在單張紙膠印中,專色印刷是常見工藝,其有著普通四色無法比擬的顏色穩定性和一致性。然而在實際印刷中,可能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問題,即自制專色或訂購專色上機后仍有較大色差,需要在線反復多次調整,才能達到色差標準要求,由此帶來的專色調制所耗費的時間不可小覷。因此,如何快速、精準調制專色,將是專色印刷重要而有意義的課題。眾所周知,在自制專色或訂購專色時,我們通常都會強調,需要向油墨生產商提供客戶顏色樣、顏色標準數據或者潘通色號,以及與大貨生產一致的承印物(紙張)。然而,即使按此要求進行了專色自制或訂購,印刷上機后仍會發現有較大的顏色差異。
這就引發了一個思考,明明專色預調展色或訂購專色時,色差都是符合標準要求的,為什么上機實際印刷時卻有如此大的不確定性呢?
實際上,我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中間要素——密度,可以說密度是專色自制到上機印刷過程的一個“秘鑰、橋梁”,有了這個“秘鑰、橋梁”,自制專色到實際印刷時的印刷色差不確定性就不會如此之大了。為什么說密度是專色自制到實際印刷中確保顏色準確性的“密鑰、橋梁”呢?對此,我們設計了兩組實驗,來驗證密度在專色印刷中的重要性和作用。在印刷機顏色穩定的情況下,抽取一張樣張,測量并記錄其密度和Lab值,作為后續對比數據。而后,從正在使用的墨斗內提取油墨少許,作為展色儀(如圖1)展色時的原墨,并使用與剛才印刷樣張相同的紙張,在展色儀上進行不同密度展色,通過對展色樣張(如圖2)不同密度和色度的測量,記錄數據如表1。
? 展色樣張與印刷樣張的密度越接近,兩者色差就越小,而且色差最小可以達到1以內。
在實際生產實踐中,我們參照上述規律,在專色預調展色和印刷時,將密度作為中間參數進行傳遞和控制,能有效提高專色調制和印刷的色彩精準性。對于既定的油墨和承印物,密度也與L(明度)值有著必然的關聯,因此實際操作中,為方便數據測量,也可以把L(明度)值作為顏色控制的重要參數。所謂添加潤版液展色,是指在預調專色墨時,模擬印刷機有水(潤版液)壓印呈色原理進行展色,這是基于有水膠印中,油包水型的油墨乳化“非但不可避免,而且是必要有利的”原理。在預調專色墨中,取樣并分成兩個樣本,其中一個樣本墨內加入15%~20%的潤版液,充分攪拌確?;旌暇鶆?,確保形成“油包水(W/O)型”乳化油墨,另一個樣本墨內不加潤版液,將兩樣本分別進行展色對比,測得數據如表2和表3。
根據記錄數據可以發現,加入潤版液后,相同定量的油墨,展色出來的顏色密度會下降,同時色彩Lab值也會相應變化。對比兩個樣本,可發現同樣規律:密度相近的顏色數據,色彩也變得更接近。
調制專色時不論油墨展色中是有否添加潤版液,“密度”都是確保顏色接近的重要“橋梁”。對于有水膠印,可以嘗試采取“添加潤版液展色法”進行專色調制,或許這能給大家帶來更多意想不到收獲。
為便于實際操作,我們也對整個專色自制的流程和細節總結了如下作業步驟,并繪制了作業流程圖(如圖3)。
圖3 膠印專色墨調制流程
(2)測量客樣顏色的密度及Lab值,注意測量點的固定;
(5)選取展色密度與客樣接近的色條,測量色差(需要注意考慮干退,密度可略高于客樣0.01~0.02);
(6)反復執行步驟(3)~(5),直至展色樣與客樣的色差達標(總色差小于1),并記錄展色樣濕狀態下的密度和Lab值;
(7)上機印刷,使印樣的濕密度與展色樣的濕密度接近,測量印樣與客樣色差;
(8)固定印樣密度,酌情微調油墨配方,使印樣與客樣色差達標。
以上是印刷企業快速精準自制專色墨的流程步驟和相關細節。按此思路,我們把此法延伸到專色墨訂購中,即在訂購專色墨時,也可以向油墨廠商索取專色墨定制中的出廠色差標準、專色色值和濕狀態密度值,并把專色墨定制的濕密度作為后續上機印刷的中間參數,印刷時首先將印刷密度與定制專色墨展色密度接近,以此來更快更準達到最終理想的專色色彩效果。
以上完全來自于筆者一線的實踐總結,雖然部分結論尚有待進一步的持續驗證,但通過這種開放式的總結交流,旨在啟發印刷一線操作同仁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廣泛的交流,從而更好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。文中如有不對之處,歡迎同仁們批評指正。
編輯:王廷婷